临近年底,通道托资管新规过渡期也即将结束,业务迎年信托公司们压降任务完成了吗?大清
据证券时报报道,日前,理信多家信托公司再度收到来自监管部门的末考“压降指令”,要求进一步推进“两项业务”的通道托压降工作。按照要求,业务迎年各信托公司以2020年底的大清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规模为基础,2021年必须继续压降约20%的理信比例;至于通道类业务,监管部门给出的末考处理意见是,“应清尽清、通道托能清尽清”。业务迎年
同时,大清此番监管部门还要求相关公司将压降方案上报,理信由公司一把手亲自负责,末考压降方案必须包括前期工作情况,压降工作进展以及个案申请材料等等。
界面新闻多方了解,有信托公司内部人士对上述消息进行了确认,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,公司并未收到相关“压降指令”。
分业务来看,压降20%比例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信托并不是“新鲜事”。几乎去年同期,银保监会就下达了同样的指令,压降也一直在进行中,因此业内人士对此次压降指令“丝毫不意外”。
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融资类信托自从2020Q2达到6.45万亿元的顶峰后不断下降,并且下降幅度十分明显,2021Q2最新数据为4.13万亿元,为近5年以来最低规模。
具体到各家公司,管理规模的差异使得压力大小各有不同。以2020年年报数据计算,五矿信托、中信信托两家头部公司分别需要压降806.11亿元、669.65亿元,相比之下数额较大。
另一家需要压降200多亿的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:“目前来说公司压降任务整体进展还是可以的,在年底前应该可以完成。”
某行业腰部公司人士也称:“我们每年都是提前完成压降任务的,只要不跃进,应该都没啥问题。公司从来没有把压降当成可以选择的事情,判断形势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会停止压降。也许业务部门会头疼,但是公司角度,这就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,没什么好犹豫的。”
但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坦言:“我们公司估计是完不成,但是会按照监管要求全力去做,后续也可能暂停这类业务。”
在通道类业务的要求上,“清零”的实现难度更大,但也处于稳步收缩的过程中。
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事务管理类信托已从2017Q4的15.65万亿元的高峰,逐步减少至2021Q2的8.87万亿元,占比由59.62%下降至42.98%。
具体来看,如信托公司年报披露的被动管理型事务管理类信托,2020年末,建信信托该类业务规模达9510.51亿元,占其管理的全部信托资产比例为62%。此外,中信信托、华能信托、华润信托、交银国际信托、英大信托等均有4000亿元以上的规模。
2020年年报显示,英大信托被动管理型事务管理类信托期末达5531.45亿元,是其信托资产的最主要组成部分,占全部信托资产的96%。
实际上,对于长期具备“影子银行”特征的信托公司来说,通道业务最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便来自银行。那么,信托公司要想实现通道“清零”究竟面临哪些困难?
华东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:“主要有两种情况。一是合同没有到期,上次‘两压一降’银保监会通知的部门是信托部,并没有通知到银行,所以银行没有收到通道类业务要提前结束的要求,没有到期的通道项目我们不可能提前结束。二是确有无法兑付的通道类项目(这类业务中信托公司不担责,只是承担通道的作用),如某重组中的集团,只能等到重组方案等推进了,才能慢慢完成压降。”
一位头部信托公司人士也称:“金融同业的通道业务,监管的要求是清零,会有点现实难度,大家都会有些历史问题。”
不过,也有信托公司交了“答卷”。例如,信托资产规模仅3709.19亿元的江苏信托,2020年被动管理型事务管理类信托已经实现了“清零”。
2025-07-24 02:592499人浏览
2025-07-24 02:432758人浏览
2025-07-24 02:35217人浏览
2025-07-24 01:432949人浏览
2025-07-24 01:36326人浏览
2025-07-24 00:542599人浏览
http://www.hwenz.com/pic/固执自愈案牍夜听感情文章漫笔字!感情语录少篇.jpg
观点:本周玻璃现货市场小幅回暖,低价发生反应下,下游补库增多,上游出库相对顺畅,生产企业信心有小幅好转。沙河地区低价销售下,库存压力大幅缓解,厂家挺价意愿渐增。我们认为短期的反弹,更多地是由于价格连续
昨天华中地区生产企业在广西南宁召开区域协调会议,认为当前尚处在需求较好的季节。前期华中地区价格调整幅度比非常大,厂家目前压力也能够承受,因此自明天起报价整体上涨20元,后期还要根据现货出库情况适度上涨